社科部 黄大路
近来,党委向全校发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上外校园的号召。这是为落实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我校“四、三、二、一”战略目标的新举措。由此指明了各基层工会近期工作的方向。在构建和谐上外校园的过程中,基层工会组织如何准确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组织、活动、影响力等优势,发挥职工教育、民主监督、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创新观念,有效开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然而,基层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自然有其特殊的作用。为此,基层工会组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的职能:
一、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特殊教育职能,形成努力学习的氛围,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
师生员工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教师和职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只有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校园和谐的实现。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基层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团体,与教职工的联系最为密切。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为有效实施对教职工的教育,基层工会应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以及教职工的特点,采用可使教职工广泛参与的自我学习、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让不同专业或学源背景的教师结成对子,共同学习。以老教师的传、帮、带。利用在松江校区等车、午休的空闲时间举办专题沙龙等各类学习活动。围绕学校日常工作进行教书育人的教育,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来开展师德教育的讨论会,等等。总之,基层工会应开展能使教职工自愿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有效活动,形成学习型基层组织的氛围。如果每一个基层工会都朝这个方向努力。建设起一支支高水准的教职工队伍,也就为上外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监督职能,积极完善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切实履行基层工会的维权职能
和谐校园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真正实现教职工当家作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使教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基层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基层工会组织召开二级教代会和工代会,这是最基层的民主政治形式。从实践看,如果通过基层工会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组织教职工讨论和酝酿,再提出试行的基层行政法规、管理条例、分配方案等交教代会和工代会表决通过。就确实代表了教职工意愿,也就能顺利落实。同时,基层的党政班子也应由基层工会来加以监督。实践证明,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基层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学校在改革发展中,一些制度、方案、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会触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有的甚至会产生矛盾冲突。基层工会离教职工最近,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维权机制。发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学校的改革、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又要真心实意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学校大局利益与教职工个体利益冲突时,基层工会一方面要引导教职工从大局出发,做好疏导工作。但对确实损害本部门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决策和措施,要理直气壮地建议行政予以纠正。并坚持从制度上要求,保证广大基层教职工享有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一)、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济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但是,无论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职工,都是国家的主人,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变化,都不能改变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都不能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利。
(二)、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教职工的劳动权益及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随着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教师及教辅人员聘任制和工资津贴等具体方案的提出,市场经济因素已逐步进入学校,基层工会也必须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维护好每一个基层教职工的经济权益。
(三)、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人的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满足,因此,基层工会在维护教职工经济权益的同时,还应该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已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的今天,基层工会维权必须向教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延伸。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教职工应对市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四)、维护教职工的社会权益,主要表现为教职工应该有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以及社会保险等社会福利的权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以及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除国家政策以外的可支配部分的数额增大,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法加以调节,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女教工的“生育、哺乳”等假期上的待遇,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学校管理工作。这时,基层工会就应出面来和学校领导沟通维护女教工的合法权益,使女教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
三、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协调职能,努力促进校园和谐
和谐校园内涵丰富,涉及到诸多要素,但是最终体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实质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如在教师的福利奖金分配问题上,若不公不正,教师心里就会不平衡、有想法。因此,正视利益关系的变化,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基层工会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它来自群众,又服务于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及时摸准群众的脉搏、了解群众的要求,因此,应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和团结的纽带。
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好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切实把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协调为辅”的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及有关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引导教职工以理性、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