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针对基层民主建设,他特别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针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胡锦涛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和谐社会的论述表明,民主政治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手段之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应该从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入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工作各个子系统、诸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文明校园。加强民主管理,有利于充分实现高校内部的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克服官僚腐败,是高校和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民主意识,完善民主程序,建立学代会制度,是加强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措施。
民主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加强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和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使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学校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教职工和大学生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融洽相处,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学校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教职工和大学生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就必须加强民主管理。具体而言,加强民主管理对于建设高校和谐校园具有以下突出的意义。
(一)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内部的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进而在高校体现和谐社会核心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因此,构建和谐高校,同样要求高校内部的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民主管理制度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制度,它有利于采集各方信息,照顾全体利益,避免个人偏私和感情用事,实现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实践表明,不同的高校由于实现民主管理的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和谐状况。一所高校的民主管理程度越高,其和谐程度就越好,其发展就越快。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决策,才能实现公平正义,避免利益失衡,实现和谐发展。实现高校内部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只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充分实现民主,体现民意,使每一个决策符合客观实际,达到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从本质上讲,高校民主管理是实现人民民主治校的基本形式,是实现高校内部公平正义和利益均衡的重要保证。
(二)民主管理是高校科学发展,进而以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也必须以事业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离开了高校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和谐校园的建设,而当前高校事业的发展则离不开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首先,随着《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客观要求通过加强民主管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尤其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广大教职工更加关心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学生更加关心学校教育质量和就业分配等切身利益。再次,高等院校是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云集的地方,他们对民主政治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利益关系是否和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干群关系是否和谐,并直接影响和谐校园建设。但就当前的现实来看,某些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尚存在诸多的问题,甚至已经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民主管理水平。例如,根据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已在全国较为普遍地开展,而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除少数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还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又如,当前的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不协调、不和谐,甚至是矛盾、冲突的问题,如:学校结构多元化带来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多校区管理模式不一致性引发的纠纷、矛盾;学生生源导致贫富差异引发的心理问题;各种漏洞、摩擦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突增等等,无不时刻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正常发展。再如,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不协调;人才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不协调;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模式、内容、方法、手段,师资、硬件等条件与学生成人成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协调;服务社会的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这一切问题的存在都切实要求高等院校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通过民主管理推进高等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创造更好的失业保障。
(三)民主管理是高校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高等学校来讲,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尊重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和保证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机会;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教职工和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把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关心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切实为教职工和学生排忧解难;要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内部公平和正义;要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