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七大的顺利召开,胡锦涛主席在大会报告中对我国的治理改革、经济发展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民众又一次对国家深度问题投以特别关注。科学发展观再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而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先决条件和实践前提,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又构成了其理论体系的实现。
决策,其实是一个感性思维逐步被理性思维所取代的过程,随着决策程度的增加,创造性成分逐渐减少,逻辑推理逐渐加强而细分出了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论证手段,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决策科研活动,保障我们决策利益对理性的和经济的需求,使决策的成本和风险降低到最小。其次,科学决策遵循了自身发展的规律,是正确的和科学的。由于科学决策是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力求接近和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科学决策的效果要最大程度地受决策主体科学素养的控制,它的相对有效性和工具属性非常明显。人类共同的决策实践也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当作实现重大决策科学化的标志备受重视,实际上,要实现决策科学化并不是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所能解决的,科学技术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只是为重大决策实现科学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任何决策的可行性论证不应片面的只考虑技术和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要更加全面。如果抛开或者忽略考虑法律上是否允许、操作上是否可行、进度上可否实现、政治上能否被有关各方面所接受等等这些综合方面的可行性,这类决策的“科学性”就要值得怀疑了。对科学技术的功利主义认识和使用,导致决策中科技含量越高,出现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决策者主观极力提高决策中的科学含量,到头来往往事与愿违,决策的失误仍然在所难免,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科学的困惑、科学的反思、科学的挑战等不得不成为人们在决策实践中共同谈论的话题,决策科学化的局限性在这里也就显而易见了。
对于民主决策,它也有着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大家说了算,少数服从多数,决策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从定义上来看,似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又是互相矛盾的,因为科学的预见,既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意见在一开始提出来时,往往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与领导的意见相抵触,与大多数人的近期利益不相符,认为民主决策时往往普通的人民群众因为知识和教育的差距,并不具备和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手段,怀疑民主决策的合理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科学决策演变成一把手决策或者是主要领导人员决策,形成了那种旧有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小部分人对大多数人的决策状态。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民主决策能够调动决策群体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决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为决策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最高决策者的信息不足,可有效地避免决策者个人知识的局限和价值观念的偏见,进而提升决策的质量,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民主的决策能带来更多的科学因素,民主决策能使科学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阐述的。但是,民主决策本身不是一种科学决策,如果没有科学的决策方法的引入,多一个决策参与人,也仅仅是多了一个拍脑袋的人。所以实现民主决策的最重要标志便是建立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表达的体制,整个决策过程畅通、规范、透明和趋向完善,并浸透着一种宽松、自由和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决策的决断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在这里是高度统一的。
从上面这些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并不是一对神秘和深奥的概念与命题,也不是一个理论和学术话题,它永远存身于我们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伴随着我们对客观规律和社会进步趋势认识的深入而发展。我们既要反对把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更要反对在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上偏执一端的形而上学,同时我们也要理清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辩证关系。其实,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符相成,其两者都是在管理的权力框架内运行,科学决策是决策方法科学性意义的证明,而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否真正科学性的体现。所以片面强调科学决策,或者离开民主决策来谈论科学决策,认为科学决策可以独立于民主决策等等都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倾向,科学决策离开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也不会走得很远,或者说科学决策无法达到它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科学决策的目的在于为民主决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客观依据,在于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成本。民主决策不但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而且民主决策本身就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全面推动科学技术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渗透的过程。但是民主决策又不等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实现价值目标,例如一个企业,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具有明确的投资主体。投资人对企业的投资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实现投资的最大增值,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尽管企业员工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赚钱这一目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所以,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不可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最优。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让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是很难作出的选择。这不是员工觉悟不高的问题,而是人的行为只会服务于自己的目的和目标,不会无条件地服务于他人的目的和目标这一人性所决定的。但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员工两重身份合一,既是企业劳动者,又是企业所有者,则有可能使之放弃个人小利,服从企业大利。这是两重利益迫使他们参与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两个利益总和的最大化所致。民主决策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决策不是一种个人意志的简单表达,而是一种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作出的最优选择。这种最优不是一个观念上的偏好问题,而是体现在企业所实现的利润、销售收入、市场占有份额的增长上。只有收集完整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决策才能达成目标。
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才是始终贯彻决策的关键,正确把握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来规范和合理限制领导者的决策权力,用决策民主化的制度来规范领导者的决策行为,才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正确决策的机率。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旧的决策体制,建立权力下放、分层决策的民主决策体制。全球化使得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复杂起来,科学民主决策则可以廓清各种似是而非的认识,使我们的发展努力尽可能符合实际规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化逐渐孕育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层面,只有科学民主决策才可以统筹考虑各方的利益,从更广阔的层面捕捉大家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的表现,使得社情民意更丰富,代表的层面更广泛,主流意见更集中,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有利于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