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系 夏卡莉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师德修养如何,对于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影响。高校工会工作涉及面宽,组织面广,成员众多,与教师工作学习具有密不可分得关系。但长期以来,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师德建设只是高校党政部门的事情,工作只是关心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而已。实际上,在师德建设方面,高校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师德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师德修养的基础,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师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和重要着力点。理想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灵魂,其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影响受教育者,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教师对道德标准、道德思维和道德选择的理解,树立主体意识,完成道德规律向道德自觉的提升,实现师德养成的理想境界。
(二)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正确的师德意识
任何一种社会舆论都具有其特定的影响力,作为社会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态度、判断或看法,对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约束力。而道德舆论则体现公众对于善恶是非的基本态度和选择标准。但舆论存在偏差和不确定性,任何一个有舆论控制能力的社会组织,都不会听任舆论的自生自灭和盲目无序的状态,总会努力引导舆论朝着符合主体意识形态和共同追求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师德舆论能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错误或者有偏差的师德舆论则会导致教师道德意识的滑坡。所以在师德建设中,舆论上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加强规范约束,明确正确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行为的准则,评判职业行为善恶的标准,个人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依据。某种程度上讲,没有职业道德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便无从遵循。就师德建设来说,应该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明确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禁止做什么,从而增强师德要求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将师德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师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中。
(四)加强利益保障,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
任何道德原则都是现实社会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只有当师德原则能够体现、代表广大教师的正当利益时,才能遵守师德原则的需要,师德教育才有了现实的基础。所以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止空洞说教,努力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使遵守师德的教师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使违反师德的教师得到相应的惩罚。师德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真正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切实维护教师的利益。
二、工会进行师德建设的优势和特点
(一)高校工会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会的会员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教职员工,它的组织网络覆盖学校方方面面,这为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创造了宽阔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提供了组织保证和群众基础。高校工会有着一支专兼职干部队伍和积极分子队伍,他们大都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热爱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这无疑是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维护、参与、建设和教育是高校工会的四项职能。从维护权益的角度来看,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减少或避免因素质不高带来的转岗或下岗。而对师德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表彰,给与应有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都体现出对教师权益的维护。工会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参与师德内容探讨,师德有关制度的建立,以及师德建设的检验,是责无旁贷的。工会的教育职能则体现在帮助教育会员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看来,高校工会的四项职能与师德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高校工会大都拥有用于开展活动的固定载体。比如合唱队、舞蹈队、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等等。通过这些文化阵地和业余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能够弘扬正气、促进交流、增进团结,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这些正是师德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
(四)开展师德建设,进行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高校工会有着相对独立的活动经费,将部分经费投入到教职工的活动之中,是正当合理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三、工会进行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师德建设能否得到领导的重视,是其建设的关键。高校各级领导要改变那种认为师德建设与工会无关的观念,既要认识到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又要认识到工作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也要在工会的工作计划中体现出来。可以建立以各级工会基层组织为中心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各级行政部门,教务部门、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职责。这样可以形成工会组织与其他各级领导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相互协助的师德建设体制。
(二)制定师德规范,做到行为有规范
良好师德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又应该有一定行为规范。制定师德规范是师德建设的前提,是“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的保障。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工会应积极参与师德规范的起草制定。因为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会会员包括所有的教职工,它的组织网络覆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制定起草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广大会员意见,使规范的制定贴近教师,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三)加强日常教育,提倡高尚师德
师德建设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工会要大力宣传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组织和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工会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可以在师生员工中开展 “师德建设”大讨论,宣传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要求和师德规范的内涵,要求他们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和动力;要求教师自觉向模范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评优等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进行层次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队伍是分层次的,师德教育要有针对性,应探索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方式,选择贴近各层次教师内容和方式,开展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青年教师群体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可以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老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骨干,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而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主体,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但他们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和对师德的体验,因此老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师德建设中,不仅是教学经验的传授,更是师德方面的引导。工会在这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可以由工会出面组织“拜师会”活动,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使老教师发挥“双向导师,双向育人”的作用。老教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青年教师。此外,高校工会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联谊会”,开展一系列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高尚师德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大大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五)贴近教师生活,增强工作感染力
师德建设活动要体现群众性和普遍性。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