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系 朱晔
历史的艨艟以无可抵挡之势将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华夏载入了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新世纪伊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代表大会;特别是五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参预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直接与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方面讲,也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水平及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更是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及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当然,构建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一样,仅凭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项重大战略任务,使之最终成为现实,必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奋斗才行。
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中,有一支巨大的潜力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基层工会组织。而该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如何得以充分发挥,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联系实际予以探索的。
工会是党领导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基层工会组织无疑就是这支主力军的领军人。而这支主力军队伍中的领军人在现实中具有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即历史赋予她的支柱作用、桥梁作用及纽带作用。
一、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发挥支柱作用。
基层工会组织是隶属同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群众组织,其干部成员是由群众选举产生的;除工会主席是同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领导兼任外,其它干部并无职务与权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工会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实践证明,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对工会的影响很大。工会干部队伍素质问题关系到:能否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能否组织教职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能否组织动员广大教职工开展科研及学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投身于教学科研、学术创新的问题;能否加强协调与沟通,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和重视,行政的支持和资助、教职工群众的拥护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建立一支具有活力的高素质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为推动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了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工会基层干部队伍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中让基层工会发挥其支柱的作用。
基层工会的支柱作用体现在认真履行职责,真正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密切联系教职工,听取和反应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教职工信赖的家,用良好的形象和工作实效得到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激励全体工会会员的思想觉悟,使之在政治思想、行为作风和道德标准诸方面均有提高。如我系工会就于2006年3月组织全体教职工参观洋山深水港,让教职工亲眼目睹了洋山深水港移山填海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到物质文明建设者工人阶级的伟大,从而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升华,激发教职工“以参与改革促进和谐,以加快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以提高素质推动和谐。努力成为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模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构建和谐校园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充分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二、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热情为教职工服务,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
基层工会的性质决定其工作的特点和属性。工会是党领导的、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因此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及务实性的特点。她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服从、服务于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大局的前提下开展。热情地为教职工服务,把其它职能部门的理念传递给工会会员和教职工并变为务实的行动,这就需要基层工会做大量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如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听取和反应教职工的意见和诉求等。教职工平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一时间难以直接向党组织及行政领导反映,但他们却随时都可以向工作、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基层工会干部诉说与交谈。而基层工会干部又可以把在日常生活中与教职工亲密接触、随意交谈时获得的信息,如谁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谁在生活上需要帮助等,及时地向有关领导反馈,并可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方案,以取得领导的支持。还可以通过工会这个渠道予以解决。所有这些,均体现了基层工会在教职工与上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间政策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反馈、问题解决及协调实施的桥梁作用。
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工作时,基层工会干部必须倾注满腔的热情,任劳任怨地为教职工解决和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如我系一位青年教师的母亲病重住院,经济上一时吃紧,系工会立即在经济上予以特殊补助,帮助其顺利地度过难关;另有一青年女教师于2006年2月喜得千金,系工会亦及时组织工会委员和会员,不顾路途转车劳累,前往看望、赠送礼品,并发给特殊补助。基层工会干部通过自己实际工作、生活在基层的特点和优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带着深厚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走近教职工,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反映教职工的呼声,为教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使教职工愈来愈感到工会是他们的家,工会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这样,基层工会的桥梁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发挥基层工会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体现工会的纽带作用。
基层工会组织在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和谐校园的战略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特点、发挥优势。以亲和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以凝聚力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冷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