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为我党、我国政府和人民指明了构建、发展和谐社会的方式、宗旨,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是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局势,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后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有其深刻的理据性。
1.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产生的背景
我国经济连续10余年高速、持续发展,然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基础之上。我国的能源,如石油和某些有色金属等,已出现短缺,需要依靠进口。农耕用地不断减少。温家宝总理在对农村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指出,18亿亩耕地是我国必须坚守的底线。否则,我国粮食无法自足。因此“地大物博”这一说法已经不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今后发展中要注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节约风气,形成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
小平同志曾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党内不少领导干部对此曾有过模糊认识,导致片面追求高速发展和GDP增长指标,忽略实际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导致某些能源匮乏和环境严重污染等。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是在国内出现“姓资姓社”争议苗头背景下提出的,提醒党内更要注意“防左”,因为从历史上看,“左倾”给我党造成的危害更大。“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思想,并非意味着可不分轻重地盲目发展,而是要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序地协调发展。这才是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精确、全面地表达。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下对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我国目前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西部广袤地区人口相对稀少,而东部大都市人口急剧增加,不仅东西部之间,而且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以上海地区为例,现在百姓中流传这样的讲法:在职白领“大润发”,离退休人员“尚好佳”,工人阶级“麦得龙”。还有:“医疗改革把人提前养老送终,教育改革把家长都逼疯,住房改革把百姓腰包全掏空。”种种流传的说法,虽然不无偏激、夸张之处,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因此,现阶段党中央很抓国计民生问题。具体要我们上外,学校在解决教职员工住房、医疗、子女入学方面,做了相当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
有关腐败现象,尽管中央下大决心严惩腐败现象,然而,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在某些地区甚至有蔓延趋势。
科学发展观与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古代历来崇尚人与自然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从《易经》的八卦思想到老子、庄子的混沌思维,乃至道学的太极思维,都注重对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探索,这种探讨将自然、社会、人生看作有机整体系统;加之,儒家“仁、义、理、智、信”价值观念的长期影响,到宋代由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作为宇宙观的自然观,“天”乃万物之本原,“人”为天造之物。“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外界的有机协调联系与和谐相处。作为认识论范畴,“天”系认识客体、对象,“人”为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即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包容关系。
目前,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局势情况下,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统一了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发展的思想。
2.如何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
1)注意东西部平衡发展,加大力度开发西部,建设和谐国家。对于某单位而言,要力戒人为地制造收入悬殊差距,努力构建和谐集体、和谐校园。要努力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然而,建设和谐集体、和谐校园,并非意味着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切实实行按生产力要素分配,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形成“以法规治理学校、单位”的有效机制,避免“以人治校”、“以人治理单位”的弊端,力戒人为的不合理现象,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制,要形成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机智。
2)要“以人为本”推进各项工作,要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个综合指标,包括家庭、事业、工作、健康、社交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并非是收入越高、事业越成功就越幸福。众所周知,影视圈有的知名明星,匪夷所思地选择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可见人自身----身体与健康心理的和谐平衡,也是幸福指数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对我们学校而言,一方面要逐步提高教职员工和广大领导干部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财产性收入,保证其收入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情况下平稳地提高;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淡化名利权思想,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工,率先垂范,不能拈轻怕重,利用职位与群众争抢利益。要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努力形成干群之间的合力与凝聚力,不断开拓新的工作局面。
3)要严查严办腐败现象。党中央今年9月份新成立了预防腐败局,这是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要努力遏止腐败蔓延问题。腐败问题,在高校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生活作风方面,还包括学术腐败。要努力减少,乃至戒除学术上的制假、抄袭、剽窃和利用职务之便挂名现象。一流的管理人才,未必是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者,未必是一流的管理人才。当一个人无法同时兼顾管理与学术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择一而定。组织部门也应当相应地予以合理调整,这是对人才的一种关爱,使人才资源得以合理的、持续、稳定的充分利用,避免其身体过早透支,乃至产生遗憾,给国家、集体和家庭造成损失。
要建立、健全晋升职务、职称合理的评审制度,不能搞“一言堂”。最近,学校对职称评审的申请资格作了界定,还建立了个人的科研档案等,这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向制度化迈进的一大进步。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动态的评价体系标准,逐步取代学术头衔终身制,全力营造人才培养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在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并能不断加速发展。
4)要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我们学校应该继续解决好广大教职员工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离退休人员的安排等问题,尽可能地免除其“后顾之忧”。要总结我们先前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成功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处理此类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与时俱进,使这方面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工会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比先前有很大提高,但是,仍需要动足脑筋,再提高一步,让工会切实成为教职员工之家。
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的个人等组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各单位、各家庭和每人自身合力而为。相信在党的十七大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校园在校党委的引领下,定能成为教职员工的和谐乐园。
俄语系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