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更在提出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的同时,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应当自觉地发挥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它是由形形色色的大小单元组成的,其中工作单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具有难以忽视的影响。而工作单位中的各个部门更直接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建设和谐社会要从每个单位的部门做起,部门工会应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履行好自己的相关职责。
和谐社会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个以科研为主的部门来说,工会的任务就是协调每一个成员的关系,创造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使所有人都能够心情舒畅地为贯彻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工作。为了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近年来,研究所引进了不少人才,使其成员中既有上外毕业并长期在本校、本部门工作的教职工,也有从外校调入的学术骨干,还有新近招聘的博士。不同的经历使他们对各种问题的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便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研究所工会在部门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为创造一个使所有教职工和谐相处的工作氛围而尽心尽力。学校工会对各部门工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后,研究所工会领导及时同党总支、支部负责人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召开由党总支和各支部书记、工会委员和小组长参加的会议,明确今后工作的目标和各自的任务。支部书记在布置工作时,也即是同工会干部取得联系。一些党员干部希望及时了解本部门教职工的想法,得到工会干部的积极配合。他们积极反映一线教师的一些情况,以便党组织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党组织和工会协同努力,为解决本部门教职工的一些困难做了一些实事。
2006年8月底,刚以优异的学业从复旦大学毕业、进入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工作的王珏博士遭遇家中变故,她的父亲来沪就医,被诊断为晚期肠癌。病魔的阴影顿时笼罩了这个多年来一直供养独生女儿读书、月收入不超过两千的内地家庭。王珏的父亲虽是公务员,但依据家乡“大病封顶”的公费医疗政策,3万元已经是单位能够承受的极限;而她的母亲一向体弱多病,家中还有年迈的祖父母需要赡养。王珏本人更是刚刚正式参加工作,毫无积蓄可言。面对日夜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父亲和心力交瘁的母亲,她忧心忡忡;而治疗所亟需的高昂费用,更令她和家人焦虑万分,在将家中所有倾囊而尽之后,只有向亲友多方筹款、纾困救急。
9月初开学后,王老师所在的校研究所党总支和工会及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十分关心。他们一方面积极协助王家联系有关的社会救助,一方面迅速向所辖的“一院二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和中东研究所)的全体教职员工发出“献爱心捐款”的倡议,号召大家,特别是共产党员,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以“携手相扶、共筑和谐”的时代精神,鼎力援助身边这个突遭不幸的家庭。由于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率先垂范,这个倡议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热烈响应。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院二所”就有30余名老师纷纷解囊。虽然当中有不少老师并不认识王珏,或者只有一面之缘,但一听说到她家目前面临的困境,无不为之揪心,纷纷表示关切;特别是王珏所在的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在副校长兼该院院长张曙光教授的带领下,所有人员都积极参加了献爱心活动以示援助,并还不断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希望竭尽全力帮助她度过难关。甚至连该院新入校的研究生们,在听到这一活动后也纷纷主动提出要为王老师捐献绵薄之力。但考虑到同学们的经济条件,老师们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加大了个人捐款的力度。从对此次活动所反映出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到,自觉参加献爱心活动人数达一院二所总人数的82%,共捐得款项5550元,人均捐款额为175元,最高者达1000元。2006年国庆长假期间,党总支书记武心波和工会主席朱福源二位同志携带捐款和一院二所全体教职工的一份心意,前往王珏老师的住处慰问,使她的家人十分激动。相对于深不见底的癌症治疗费用,这笔款项说不上丰厚,或许只够短短几天的病床开销,但它所凝聚的,是新单位新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支持,令王珏老师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在她的身后有一个温暖而和谐的集体。王珏老师也以认真的工作和刻苦的学习回报党组织和工会的热情关怀。目前,她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得了上海高校选拔培养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奖励。
2006年,研究所的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身患重病。由于她孤身一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心情抑郁。她托人捎来口信,希望单位里能派人去探望一下。由于种种原因,这位老教师退休之前,与许多同事的关系不甚融洽,特别是因为她对集体的工作态度冷漠,激起不少同事的反感。研究所一些与她共事多年的教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觉得她完全是咎由自取,但工会和党组织的负责人认为,建设和谐部门的工作应当落实到每一个人,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离退休人员。她作为一个老教师,无论如何也为部门、为学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单位应当予以关心和帮助。党支部和工会领导利用休息时间对她进行了走访,嘘寒问暖,带去了组织上的关怀和问候,使她感到大家并没有忘记她,因而深受感动。2007年春节前夕,她不顾年老体弱,和其他退休教师一起前来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参加由党支部、行政领导和工会共同组织的活动。
与教学单位不同的是,科研工作常常需要有关人员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中潜心阅读,只有在搜集大量资料和进行缜密思考的基础上,研究成果方能从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所教师在单位度过的时间相对较少。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工会通过组织各位教师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联络感情。2007年,上外第49届运动会暨教职工运动会隆重举行,研究所工会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尤其是新到上外的教师参加排球、五人制足球等集体项目。这项工作得到部门党政领导的广泛支持。总支书记武心波、工会主席朱福源、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苏长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支部书记康林等带头参加了这两个项目的比赛,一些新来的教师也表现出高昂的热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训练,比赛中不畏强手,表现出顽强的斗志。工会干部则组织本部门的其他教师为选手们呐喊助威。研究所教师不仅在运动会上取得了排球比赛第四名、五人制足球比赛并列第三名、足球射门比赛第一(并列)和第二名的战绩,更通过训练和比赛加强了友谊,融洽了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帮助新进本部门的教师尽快地融入集体,对和谐部门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工会积极配合行政,组织该部门全体教师前往浙江西塘古镇和嘉兴南北湖旅游。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关隘、竖立着明朝抗倭英雄徐行健塑像的谈仙岭和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曾经为躲避日本军队追捕的而蛰居的载青别墅让他们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有了某种切身的感受。而瞻仰前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同志的故居,更令工会干部受到了一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教育,认识到自己在构建和谐部门中所应担负的责任。通过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和自由活动,大家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氛围中交流了思想,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在消除了身心疲惫之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繁荣、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完成需要从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做起,工作单位和部门在其中无疑发挥的基础性的作用。工会作为联系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应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与方方面面的协调与配合,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各自面临的实际问题,营造使每一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推动本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