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工作的一点体会
机关 顾 蔚
上海外国语大学妇女工作在历届妇女主任和妇工委委员及妇女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我校女性集中的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妇女工作特色的路子,具有了科学的组织体系、创新的工作载体、深化的理论研究、出色的工作品牌、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很强的妇女干部队伍。作为在这岗位上工作了十年的普通一员,我有机会¾历了大量的实战,积累了点滴的体会:
——科学的组织体系为妇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我校,妇女工作委员会是与学校各中层单位、各部门平行并列、地位等同的独立的群众组织,全校现有专兼职妇女干部38人,其中妇工委委员9人,学校给予了妇工委在组织、人员、¾费及现代化办公设施等方面的充分保证。妇工委会下设28个部门妇女组织。作为中层单位并独立设置的妇工委,它有较好的与其他各单位、各部门Ð调沟通的能力,以及遍布全校各角落的健全的妇女组织网络和强有力的妇女干部队伍。妇工委通过积极的工作,赢得了学校上下普遍的认可和支持。
——创新的工作载体为妇女工作提供新的平台
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是校妇工委领导下的,并在学校女性发展加速、高层次人才辈出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作为创新的妇女工作载体,广泛吸纳愿意加入该组织的我校高层次女性,成立四年多来,联谊会健康顺利成长,不断发展壮大,以凝聚人才、服务人才、培养人才为宗旨,以关注女性平衡发展,促进女性顺利成才为抓手,形成组织架构完善,定位立意高远,参与覆盖广泛三大特点,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成为我校妇女工作新的亮点,产生了良好的凝聚示范效应。联谊会会员热心妇女工作、关心妇女事业发展、参与妇女问题研究,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特点。研究会现有理事13人,会员16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正教授12人。妇工委主任兼任联谊会副会长。联谊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为学校妇女工作、女大学生工作、女性研究工作及丰富校园精神文明的文体活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的理论研究为妇女工作拓展新的空间
女性学科的建立是在我校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的积极推进下,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科生中推出的一门新兴课程,课程采用拼盆式讲座,由学校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文学、¾济学等各科教师轮流执教,在启发学生性别意识、升华性别理论水平、展示性别科研成果、提供性别问题指导等方面组做了初步的尝试。不同的老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女性问题主题一下子使这门选修课成了大学城的香饽饽。每学期,课程都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作及时的调整,然而每学期倾听学生建议的时候,学生总还有那么多关于女性的主题需要了解。在教授女性学的同时,老师也在不断学习,也深刻的感受到女性领域的深奥。在北京时事出版社和我校联谊会女性学课题组老师等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教程》成功出版,此教程既是高校本科生开设“女性学”选修课的教材,又是青年人关于女性话题的普及性读物,它试图对已有的各类“女性学”教材做一些超越。女性学的理论研究是我校妇女研究工作的初探,也是我校建立女性研究中心的奠基石。
——出色的工作品牌为妇女工作锦上添花
上海市科教工会2005年授予我校妇女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妇女工作品牌示范点称号、2007年我校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品牌示范点候选单位;我校女教授们表演的旗袍秀已成为我校的¾典节目,在上海市科教系统也是榜上有名,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教系统巾帼展风采活动“最佳风采奖”;我校妇女干部参与全国妇联、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科教系统论文撰写及专题研讨活动,并取得各级奖项¡¡这些荣誉的获得是我校妇女工作委员会、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不懈努力的成果,是全体妇女工作者对女性工作无私奉献和倾情投入的成果,是女性优雅、智慧、和谐的成果
——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妇女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纵观我校妇女组织,它是一个在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校妇女工作委员会下,建立了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和28个二级部门妇女组织,联谊会又成立理事会,并分设4个分会。各二级部门妇女组织和各分会在校妇女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独立开展工作,相互之间有平行有交叉,取长补短,互帮有无。目前我校妇女工作的开展,正是以妇女工作委员会为源头,以女教授女干部联谊会活动的深入性和各二级部门妇女工作的广泛性相结合,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校的妇女工作是努力的、踏实的、进取的,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在此,我谈几点比较深刻的体会: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保证
妇女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是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进行的,我们通过自身努力,并向领导汇报和展示各项工作成果,邀请领导参与妇女工作会议和各类活动,使领导直观了解妇女工作的进程,逐渐感受到妇工委在调动女教职工积极性,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和妇女发展,以及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妇工委的工作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工作层面不断扩充,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工作成果不断取得。妇工委要以作为求地位,要在本职工作中提出新的思路、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业绩,以真抓实干赢得领导进一步的肯定,取得领导进一步的支持。
——女性理论研究还需不断加强,有助于提高妇女组织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我校的妇女理论研究工作已初步展开,然而相比较诸多姐妹院校相继成立的性别研究中心,我们还是相当薄弱的,加强对性别理论的探索和研究,运用不断创新的妇女理论指导工作,是高校妇女工作之本。只有紧跟时代,善于学习,善于运用,善于提升,妇女工作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作为一所国际性外语类大学,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优势为依托,以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促进女性发展为宗旨,加强女性理论研究,并加强国际间妇女组织的交往和理论研究,致力于理论与现实研究,致力于女性学科建设与女性教育,是我们妇女工作应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女大学生工作要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女大学生教育工作,促进女大学生发展。我校妇工委在女大学生教育中的介入还是比较欠缺的,每周一次的谈心窗口、每学期一选的女性学选修课、每年一次的“教授有约”系列咨询周和女教授联谊会提出的女性成功全程护导计划等对于全校女生来说是那样地不解渴,其他高校的“十佳女大学生”、“女子训练营”、“女大学生创业培训班”等计划给了我校妇女工作很好的启发和教育。女大学生的教育是实践性、¾验性、体验性很强的教育,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分析当代社会问题和女性自身问题,给予她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教育,伦理道德、身心健康的指导,要从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鲜活的“现象”入手,对她们开展现代知识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深刻分析和诠释,正确引导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妇工委成为女大学生熟知和信赖的组织。
——做好女性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为男女和谐发展争取机会和创造平台
学校虽然是知识分子聚集地,然而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男性领导多,处于关键岗位的男性多,许多涉及女性方面的问题由男性处理解决,与女性相关的政策也由男性制定和掌握。如何加强和提高男性领导干部的性别意识,如何向学校推荐女性干部,并加以提拔和任用是高校妇女组织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女性与男性的共同参与,妇女工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