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确立的我校新校训,提出了“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目标和要求,使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
“格高志远”和“学贯中外”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融合统一。只有“格高志远”才能“学贯中外”;而要做到“学贯中外”必须首先“格高志远”。我理解“格高志远”,起码要做到三个“高”:一是境界高。有为建立和谐世界、和谐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有为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而努力的宏伟志向;而是格调高。始终把“做人”放在首位,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恩,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三是学识高。高瞻远瞩,言传身教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学贯中外”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潮流和趋势,是立足本国,服务人类的基础。
要做到“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关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按照校党委提出的“四、三、二、一”新战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是创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主力军,是执行校党委新战略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提高了,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了,就会给正个学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上做出不懈努力。从学校层面上来说,就是要贯彻了落实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落实我校人才建设的各项措施,始终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培养教师,造就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从教师层面来说,提高素质首先要“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合格”,而且要“格高”。当今举国上下掀起一股“国学热”。大家谈《论语》时会发现,“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几万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余次。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和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成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了从容不迫的风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增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教学中有感召里。其次要善于学习。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才能在创建“研究教学型大学”中走在前列。综观历史,大凡在改革大潮中不落伍者,往往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维持以往的优良品质和成功经验,名位“自律”;另一把尺子则度量进步的空间,叫“成长”。教师要在“自律”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就要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吸取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真正做到“学贯中外”。而要做到这一点,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真正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再次,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现在社会上奢华之风,浮躁之风盛行,教师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专心致志、契而不舍地去钻研学问,搞好教学。要想“学贯中外”,顶不住物质和名利引诱不行,耐不住寂寞不行。
新校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视野,只要我们认真按新校训去办,紧紧抓住提高自身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就一定能开创我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出国培训部
陈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