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曹宏苓
目前《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以两种形式走进高等学校:一是学术研究形式,1998年北京大学首开我国女性学硕士学位点,继之浙江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也先后确立了女性社会学以及民族社会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方向。二是以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形式,不分专业,面向所有男、女大学生,以提高学生性别观念和加强身心修养为目的,成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女性学》从文素质的角度塑造当代女性形象, 探讨成功女性的经历与经验,以教育女性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包括怎样树立自信心;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机会;怎样如何处理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如何生活, 包括怎样对待恋爱,什么样的男性值得女性去爱;什么是时尚?怎样化妆、穿着等。女性如何成才?女性应当怎样自强自立等。据研究,在大学里男生选修《女性学》课程是为了了解女性,把握女性。了解女性的生活理念,特别是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念、消费心理,为今后同异性交往奠定基础等。女生选课原因是:了解自己,同时了解其他女性。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 —2010) 》明确规定:“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把社会性别纳入到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 就是要把性别意识融入或渗透到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中。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女性人生发展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性别教育能唤起女性的自立自强意识。
受传统观念影响,女人总被视为弱者、依赖者的角色。莎士比亚曾说过: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这句古老名言是传统观念浓缩的经典,是对女性的严重束缚。女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们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们应带头打破弱者形象,做自立自强的典范。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将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如果我们的女大学生都不能自立自强,那底层妇女谈何不依赖、不做附庸呢? 一半人依赖另一半人,一个性别依赖另一个性别的社会不算是正常社会,也不会有快速发展。对占高校半数的女大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意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德”,不仅是爱祖国、爱人民和尊老爱幼,还包括大学生应具有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没有公平、正义、平等观念不能算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能够正确处理与党、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和老幼关系,还要能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因为性别关系是一个最大、最普遍最广泛的人际关系。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能尊老爱幼,而且应该公正、平等的处理性别关系。性别平等意识是一个人“德”的基本表现。平等地对待异性是大学生应有的“德”,大学生应是一个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的优秀公民。有性别平等意识是对大学生“德”的基本要求。一个人没有平等的性别观念,公平、正义、平等将大打折扣。所以女性学教育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具备性别平等教育意识后,能理智地面对现实,珍惜自己,改变自己,学习做自强、自立的魅力女性。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得社会和家庭的尊敬,才能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