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训之我见(英语学院吴S)
在上外已然十年有余。这中间见证了一座座旧楼拆,一座座新楼起,见证了松江校园渐渐盎然的景致,见证了一批批学生来了去了再来,也见证了从“文明、团结、求实、奋进”走到“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传承和砥砺。
第一次见到新校训是在英语学院教学楼里。八个大字,淋漓的墨迹,起承转合之间有明亮而坚定的青春意气。相比于个性缺乏,面目模糊的旧校训,这历时两年最终落定的八个字清晰的描摹了上外人的追求,它传承了风雨五十年中积淀的精神与气质,砥砺着不媚时俗、尚文崇德的素养与志向。
“格高志远”即品格高洁,志向远大之意。在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的喧嚣和浮躁里,高洁的品格指如松的坚毅,竹的亮节,梅的傲骨,不慕浮华,不屑虚荣,于兢兢业业中立身、处事、兼济天下。而远大的志向指不滞于小利,不沉于平庸,如鸿鹄遨于九天,让理想自由地生根、萌芽、茁壮而健康地成长。“格高”与“志远”四字虽简,却意义深远。品格之于自我,如同骨骼之于身体;志向之于人生,如同长帆之于行船。当世人随着利益的洪流被动的茫然的四处奔走,一所优秀的大学更应该沉下心来打造品行端方、理想远大的人才。这四个字谆谆告诫学人,不随波逐流,安于修身治学,于一己养成习惯,于每人则蔚为风气。
“学贯中外”即学问蕴籍,贯通中外之意。教育的本旨在于成德器、启智能、究知识才艺。外语院校孜孜培养的知识才艺绝不止于简单的工具性操作,而是能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博古识今,探幽入微,于文化的差异、碰撞和融合处悟出学问的真理和乐趣。近现代中国许多大家如钱钟书、林语堂,均是此类人物,但现今却已寥寥,遥不可及。这样的追求于是更具深意。“学贯中外”不仅注重培育深厚宽广的人文素养,而且关注博学反思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读好书,求真知,笃行明志,吸取中西文化的精华,激励学问的价值和意义,昌盛知识的灿烂光华。
在上外这所荟萃中外文化的学府里,“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八字校训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格高以修身,志远以立行,博学以达贯,中西于一心。上外学人将以其为奋斗目标和处世格言,内外兼修,不畏难于险阻,传承与发扬上外的精神和气质。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生路,在校训的引导下,上外和每一个上外人将携手努力,负笈前行,走向光亮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