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薇
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而“柔性管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柔性管理所带来的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解放。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领导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自我道德的完善、思想境界的升化,也推动着全体员工热情的激发和心灵的沟通,最终带来的是单位整体亲合力、向心力和团体意识的增强。
一个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为带领、引导和鼓舞士气,要具体发挥安排部署、指挥协调和激励鼓舞等作用。传统的领导行为理论基本上是把下属当作一种被动的行为体,即我命令你执行,我指挥你行动,我管理你服从,而且对人的关心也仅仅停留在工作环境、物质刺激等表层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到人的情感深处,把下属看成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主体。柔性管理中,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是互动的、和谐的和合作的,人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受到更多的重视,达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追求工作人员在心理上产生昂扬的精神、奋发的热情和自觉的行动,达到“未见其人,先有其声”的效果。因此,柔性管理过程是一个“外在——内在——行动”的转化过程,要求有持续、统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对单位内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干部都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制定的规则人人都要遵守,不允许任何人尤其是领导干部游离于这个群体之外搞“特殊化”,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同舟共济,水**融,领导干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影响、教育、感染周围的人,从而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巨大潜力和工作热情。
第一、要注重内在管理。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方法各不相同,但对人的管理活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形式,如法律制度、政策规定、合同公约以及执法工作人员和各类监督机构,它以法定的形式向人们昭示,以公开的身份规范管理。另一种就是内在管理,即以潜在的、投入感情的、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诸如说服教育、心理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平等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深刻的、持久的影响,从而把组织的目标和领导者的心愿,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也就是说,领导者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促使部属心甘情愿地主动做工作,求实效。因为外在管理中理想效果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内在管理而起作用,只有人们在心理上有了认同感,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出最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只有“刚性”的外部管理,而没有“柔性”的内在管理,很难形成“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的情形。
第二、注重管理的针对性和深入性。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管理行为存在一种通病,即注重面上的宣传和普遍的群众性号召效应,因而管理工作很难到位,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而柔性管理则要求领导从做好个别的、具体的工作开始,面对单位群体中个体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不同的性格、态度,不同的知识、技能,通过对每个人的察言观色,探究其心灵、了解其个性、掌握其特征,“读懂”每一位部属,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看重个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虽然要增加领导者管理行为的难度,却有利于集中不同的优秀个体,成为团结、和谐、融洽、同心协力的团体,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形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从而增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柔性管理体制中,领导者与下属不是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中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关系。为此,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首先做好“执教”,正确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坚持正气,鼓励积极进取的人,批评消极落后的人。同时,作为领导者要意识到“人心向善”,多以肯定、赞扬、鼓励、促进的方式正面激励下属,使其取长补短,“从善如流”。其次,领导干部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自我道德的完善,自我形象的塑造,真正树立起良好的领导威信。以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涵养、高尚的品格、宽厚的胸怀等人格力量,潜易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者形象的树立和身体力行,无疑是对下属最好的领导、示范和指挥。空前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领导者长期教育、引导和建设、经营的结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领导者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理念,加强作风建设,激发群众的创造力,运用自己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感召和启迪人们为搞好新的伟大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
做为妇女工作者,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妇女干部,保持工作积极性呢?1.要以身作则首先明确职责与权限,该自己做的事决不能推给他人,该民主的决不能行个人意识。2.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学校的一份子,决不可以提高特殊化而游离于制度之上。3.要树立服务意识。必须具有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要以极大的努力去为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只有教师好了,学生才能够好,学校才能够好,所以对教师应该主动过问、主动指导、主动帮助。 4.应多方面关心教职工。让所有的教师感到了家的温暖,让每位教师安心于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了解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遇到种种困难等等,会让教师感到自己时时被校长关心着,主人翁意识与幸福感就会倍增,工作热情与激情也会随之迸发。5.应不断鼓励教职工。只要有一双慧眼,给教师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短短的话语……只要是真心赞美,真情地肯定,都会把教师心灵中的那份激情点燃。
总之, 着眼于人,以人为本,注重人缘、亲和、沟通、诱导以及领导威信等“软”因素,取“柔性”方式实施对人的内在管理。,“柔性化管理”似乎更合乎社情民意,合乎社会潮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和领导作风转变的新形势下,研究“柔性化管理”,对促进领导干部加强修养,为政以德,树立威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搞好事业,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加强作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理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