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心中总是充杂着惊喜与疑惑。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接触最多的师长莫过于自己的辅导员。我们英语学院04级的辅导员——徐丽云,在我的心中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长,一位兢兢业业的辅导员,一位爱护弟妹的姐姐,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1.深入浅出的哲学授课
作为师长,她兢兢业业教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她是哲学系的硕士,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可以说是很有心得和建树。在我们大二时,徐老师开了一门西方哲学精华的专选课。由于哲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涉及一些深奥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问题时这门课就不免会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徐老师旁征博引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这门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虽然在课程开始时我们面对一下子严肃如学者的她还有点迷惑好奇,但是这门世界上最繁杂严肃的科学却依然没有遮掩住她身上的可爱与随性。也许正是这温暖和煦的笑容,我们在这门课上真正走进了以前完全不了解的世界。
2.临危不乱的坚强后盾
除了本身的专业素养,她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有一次,一位好友负责年级的大型活动,事先安排好的表演人员一下子不知去向,这下全体演出计划被打乱了,活动面临失败的境地。心急如焚的她找到辅导员,焦虑不安地说明了情况,徐老师了在耐心了解情况后镇定自若地劝慰她:“不要着急,先想办法找到人。实在找不到人,我来解决。别急,要稳住同学,把能做好的做好……”事后,朋友十分感慨地说道:“要不是当时辅导员先稳定了我的工作情绪,恐怕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会受到紧张气氛的影响。到那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多月的表演就功亏一篑了。”这件事也许看上去很小,但是又有什么能比一颗充满关怀和抚慰的心给的力量更大呢?三年的相处,无数次的有求必应,我们已经从心底相信我们的辅导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也是能带给我们鼓励与安慰的港湾。
3.春风化雨般的生活关怀
从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看,徐老师似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然而事实上她很年轻。与其说是师长,我们更愿意真诚的叫她一声“姐姐”。我是一名困难学生,大一刚进校园时,面对生活温渥,举手投足间飘洒着优越感的同龄人,我的心底总是泛着隐隐的酸痛。那次徐老师给我们困难学生开会时,她温和真诚地对我们说道:“你们家庭的贫困是暂时的。心理上不必有什么负担。如果有困难,可以来告诉我,学校一定会帮助大家的。”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我觉得一种温暖在心底悄悄地漾开,覆盖了一切痛苦和压抑。她鼓励我们刻苦学习,并建议我们参与一些勤工助学的工作以此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有时,去她的办公室,她还会关切地问问我家里的近况如何,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的。面对徐老师真诚温和的笑脸和朴素动人的话语,我真的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记得从大一开始,我每学期都会和她交流一次。还记得大二的时候,由于情感上发生一些问题,我一度情绪低落、无心学习。是徐老师的关怀,抚慰和鼓励帮助我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她像母亲一样包容了我的痛苦和无助,又像姐姐一样理解了我的想法和打算。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她,我该怎样走出那片阴霾,重新感受生活的灿烂阳光。
4.正直不阿的思想指导
除了老师、知心姐姐外,徐老师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同学们心中,在年级里所有党员心中,徐老师在这方面可称得上无可挑剔。她总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考虑学生们的难处和可能出现的思想波动。所以她在做学生以及党员的思想动员时总能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赞成。比如这次献血的动员会上,她分析了我们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诉大家献血对于生命的意义。
写到这里,我们很想说,我们匮乏的文笔还不能表达徐老师给与我们感动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们相信年级里两百八十多个同学,每个同学心中都存有一份来自我们亲爱的辅导员的感动。岁月无声爱有香,徐老师给与我们的爱就是这么纯粹而温暖。想到这儿,我们也就能心满意足地在此住笔了。
英语学院04级3班
2007-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