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演讲征文系列——最初的梦想(2009/12/3)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0-05-21浏览次数:406


最初的梦想

                                                      直属 韩薇

 

 有人说,上海是一个梦想的城市。那么,我相信上外就是今天所有在座老师梦想起飞的地方。我们都怀抱着最初的梦想在上外生根,开始了筑梦之路。作为一名2007年留校的年轻教师,我看到的是一个沐浴着新中国成立的荣耀,伴随着新中国共同成长了六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内语言类高校佼佼者的上外。但是,当我看到此次演讲的主题“我与上外共发展”时就不禁想:什么是最初的上外人最初的梦想呢?

   

我想起了上外的奠基者们,上外辉煌的筑造者们。王璜老师,上外英语学院的退休教授,是我的忘年交。她在1958年作为学校创办后第三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校。那时,学校已由上海俄文学院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在她留校任教的第二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直属教育部领导。她告诉我,那时,学校的口号是“培养又红又专的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外语人才”;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的梦想则是教好书育好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一个螺丝钉的作用。在上外这方热土耕耘了40多年的老师将她的梦想化作了数以万计的桃李满天下。

 

上外文学研究院的查明建老师在14年前到上外读研究生,从此与上外结缘。就在他到上外的第二年,学校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被列为国家教委“211工程”建设高校。那时,校园里有句流行语“我的上外我的家”。这种众志成城建设上外的力量让他热血沸腾,决心以自己的努力与专长,为上外的发展出一份力。这就是他在上外最初的梦想。现在,老师在学术上已是硕果累累,在上外人文精神的倡导上也是不遗余力。正是他们这些中坚力量继承了上外的传统,延续着上外的骄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是幸运的,因为在60年的薪火相传,共同努力下,上外已形成了以“格高致远,学贯中外”校训为核心的上外精神,在积极努力打造语言文学类专业、复合型专业和国际化办学三个核心力的道路上整装待发。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代代上外人都怀抱着同样的梦想将自己与上外融为一体,那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和修为教书育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上外人。对我们年轻一代而言,上外就是我们一生奋斗的事业。我们的努力筑就了上外的辉煌,而上外的辉煌则成就了我们每一位上外人最初的梦想。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