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的蕃藤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7-06-27浏览次数:193


   

古今中外的大学校训算来的可谓是车载斗量,恒河沙数。而今天,迎来了自己的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精湛的八字虽朴实无华,但却谦卑而大气,厚重而深远,足以指引千万上外学子在漫漫求学之路上稳步前行,它以长青的蕃藤,默默地影响着我们,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由此我想起了林语堂,一个给中国文坛灌入“幽默”的文人,他的文化妙论以及他独有的学术风格不正是“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景好写照吗?个人特别欣赏他对生活赋予的简单意义,先生拥有中国文人特有的谦逊悠实,却也持有西方文人特有的潇洒不羁,以及难得的幽默。其言:“美国人难以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是宽大、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是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大。德国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大但不够单纯……”我想,如果美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将会获得深刻;英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将会获得宽大;德国人会获得单纯。而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上外学子能为此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不是吗?

说起“格高志远”又使我的情感澎湃难歇,或许是从小学习跳舞的缘故,西班牙舞蹈家阿依达在我心中便是崇拜的艺人,她带着弗拉门哥舞《莎乐美》来中国演出,用具体的律动表达了一种超越了欢乐和痛苦的直到生命最深处的悲情,看着她的舞姿,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不会有人想到她是个从10岁就患有脊椎侧弯的病人,医生及亲人都劝其告别舞台,因为她的脊椎已严重地变成“S”形。但阿依达没放弃,10岁的她凭着对舞蹈的热爱,满不在乎地说:“哦,不,我就是要跳,哪怕死在舞台上。”从那起,她便一直戴着折磨人的金属矫正器,跳遍了全世界。她把西班牙民族物介绍给全世界的人,阿依达笑着说:“我是用弗拉门哥舞修筑了一条通向灵魂的道路。”那便是一个人格的至高无上,对她而言,舞蹈就是生命,她不肯向命运屈服,就是要跳下去,无论前面是荆棘、天堑、鸿渊……,哪怕是死亡,阿依达不曾怕过,不曾泯灭过“舞动生灵”的远大志向。

这是一个舞蹈家,她的一切,她的“格高志远”摒弃浮华,使她成为一个舞蹈与生命道路上一个坚韧的朝圣者。她一个匍匐缠绕的蕃藤,清冷却又充满生的希望。而阿依达已在中国开办弗拉门哥舞的培训班,这不给予我们“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机会了吗?

而那个说过:“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前往咖啡馆路上,”的摄影家张耀,其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却从事了摄影工作,在维也纳用德语写作,曾为德国、奥地利多家德文报纸摄影各种专辑作品,其中包括《Die Welt》和《Sueddeutsche Zeitung》。从95年推出第一本视觉书《打开咖啡馆的门》到《黑白巴黎》、《八百年在路上》及《彩色罗马》。张耀潜心创作,以独特的冷凝或激烈的色调定格一连串的“城市故事”,以及后来和音乐CD影像书《音乐咖啡地图》,在奥地利结下了咖啡情缘,因为里面充斥着张耀深爱的欧洲文化的气息,也许是中文系毕业的,对于中国文化,张耀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我对中国文化的感觉是视觉的,但同时也是重叠的,它跟欧洲的咖啡馆派别的文学有相通之处。拥有同一种韧劲和安静。”他的确是个跨文化的人,常常一个人旅行,却又享受孤独,他的人格源于对自由艺术的膜拜,他的志向源于对西方文学的热情,他的确学贯中外,以至于他时常矛盾,他认为任何人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的,都要面对的是自己。我想,这便是他从不喜欢评论文学的原因吧,因为评论往往牵涉了太多人性的冷漠,中国文学总是将此看得很负面,但西方文学却不是,在西方文学界,他们极认真处理这种东西,但在中国文学里,就会把它看得很灰色。在2005年,张耀被评为“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他因为是个中国艺术家而倍受尊重。张耀,他带去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羞色美。也带来一个民族之外的多情与自我。在他的身上,“格高志远”和“学贯中外”便呈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而他,给予我们上外学子更多的是什么呢?一种在当代大学生中已淡漠的精神。

有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些大家纷纷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走出来”(王安忆), 沈从文从湘西走出来,萧红从呼兰河走出来,丁玲前往延安,郁达夫也游走南洋,巴金也走出了那片巴山蜀水。冥冥中,中国的文坛似乎早在些许年前就注入了一股“特有的清泉”。

他们的文字及本身折射出的精神力量睥睨千秋,而“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不仅是上外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理念的结晶,更是我们上外学子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与改善的警训。而不仅是文坛,在科学及医学领域里“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杰出者数不胜数。而作为一名上外的学子,望有更多的优秀的学员成为国家的栋梁及贡献者。

匍匐的蕃藤呈现了生命的曲折美。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披星戴月之程,匍匐前进,通向成功的巅峰。

是谁说过:勤奋与艰守是一对飞翔的鸟,飞累了就歇在蕃藤上,汗珠滴下来,于是蕃藤便四季长青……

06商务英语2 秦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