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工会 林彬
经过近两年的校内外公开征集、认真评选和反复讨论,我校的新校训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新鲜出炉了。仔细看着这凝聚着全校师生智慧的两句话,仿佛看到了一代代上外人的缩影。是啊,“格高致远,学贯中外”,这是每一代上外人共同的心愿。
让我们仔细来体会一下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深意。
“格高致远”,品格高尚,通达致远。这是一个君子的标准:君子的力量始终来自于内心。他的内心完善、富足。他先修缮了自我的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贤达天下的从容不迫。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具有这样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心怀天下,一天下为己任;只有具备这样品格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刻苦奋斗;只有具备这样胸怀的人,才能争分夺秒,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
“学贯中外”,涵纳海内,亘贯中外。辞海中说,“贯,通也。”这不仅包括了一个范围,更是一种程度。首先,要广、兼容异我;其次,要深、举一反三。
这是每个上外人的目标,作为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著名高校,上外从不单单拘泥于国内,更是放眼世界。每一个上外的毕业生都希望能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舞台之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而要熟练的掌握一门语言又岂是易事,其中,包含了上外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新校训中也体现了这一个层次,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的高尚,其次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很多著名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关键还是看一个人内在的素质。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素质呢,还是,第一要有远大的志向,第二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一点一点为成功之路铺下坚实的基石。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社会里,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自我至上的思想。连曾经纯洁校园里也慢慢变得人心浮躁,唯实利是从。而代表这社会中坚的大学生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果连他们都被那种低俗的文化所左右,那中华民族的希望将何存?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上外毅然提出了这样一条充满了力量,寓意深刻的校训,可见上外人的良苦用心。为人,当求真;为师,当求范;为学,当求实。持松格之高洁,秉宏志以致远。非人格高尚无以致高,非格物无以致知,非体格健魄无以致远。面对着即将来到的义务,我们责无旁贷。
正如上外党委书记吴友富说的那样,“新校训符合上外的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给上外学子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应该有一个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要博取古今中外文明精华,胸怀宽广,内外兼修,促使人与社会都趋于和谐,臻于完美。”我们坚信,在这样一种精神的驱动下,我们这代上外人必将“一生常志、格高致远;一朝求学、学贯中外”。上外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