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7-06-27浏览次数:705


      ——上外新校训有感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短小精悍的八个字中无不透露着上外的一贯理念,以及对于上外人的殷切期望。

“格高志远”有着渊源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高尚的人格、远大的志向,向来是君子圣贤所奉行的准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我们青年大学生们要德才兼备、志存高远,要立志报国,不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卢梭曾经说过:要使人成为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成思惟,就是粗鲁和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所以,我们应该提高道德认识,通过学习来和社会实践来培养道德情感,对社会的种种道德现象的认识来上升到对道德本质的认识,从现象从理智分析什么是好坏、善恶、美丑,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我们要以校训为指导,注重锤炼品德,因为优良的品德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当然,培养成高尚的人格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须要较高的道德觉悟和高尚的品质,一个人,不在于他的言论多么动听,而在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否高尚。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殿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重任。

“学贯中外”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潜心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为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添砖加瓦。冰心在《漫谈“学贯中西”》一文中,勉励家乡的青年要向前人学习,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沟通中外科学文化,更好地为祖国服务。对于学贯中西,文章中认为应当是在学习、工作、研究、治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泛指人类的一切文化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一切有见识、有学问的人,都强调博览群书。作为上外人就更应该熔铸中外文化,构建新型文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强国之重任,肩负着人民之厚望。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们不一定要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我们最基本的使命是学贯中西,立志成才,把自己个人的事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相连,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上外作为沟通海外的桥梁,我们理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也应彻底的贯彻学贯中西的校训。

品格高尚,志向远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贯中西,方才有远见卓识。我们要努力向上,自强自立,立志勤学,以“格高志远,学贯中西”为己任,执着而勇敢的向理想的殿堂迈进,共同去点燃我们最美好的青春!

05商务英语1   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