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于家庭和校园——高校“女教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7-10-09浏览次数:130


      法学院    沈秋欢

 

        从古至今,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一个社会理想。早在古代,孔子就说“和为贵”,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善” 的理想社会状态,孟子更是描绘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间美好画面。到了近代,即使带头造清政府反的洪秀全打出的旗号也是“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而康有为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更是引起无数人的遐想。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理想状态最热切、最持久的向往。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次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了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并且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看出这是对几千年以来,人们对理想社会期盼的一种积极回应,更是把建设理想社会提上了日程。这对普通民众来说,既有放手追求理想的动力,又有如何追求理想的压力。

        我们高校女教师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从字面上就得以管窥。从中国传统看,“女”性更多是在家庭活动中体现自身价值,所谓“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持家有方”是一个好女人的体现;而“教师”则体现了在新时代,我们已经从家庭迈向社会,在职业上同男性一样有了独立的追求,我们选择了在教育行业、在校园中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的双重交织下,高校女教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家庭中贤良淑德、以情动人的家庭主妇,如大部分中国女性都有传统的重视家庭的观念;讲台上知识渊博、以理服人的职业女性,如于丹讲《论语》,其巾帼风采令多少男性公众知识分子黯然失色。这也决定了我们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耕耘的领域有两块:家庭和校园。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下,我们有了在家庭和校园同时耕耘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环境,那么如何同时扮演好我们在两个领域的角色,真正做到“妇女能顶半边天”呢?我想,这需要我们高校女教师具备高超的技术处理好“家庭”和“校园”的内部关系,努力做到“家庭”“校园”双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家庭是每个人的避风港湾,家庭的稳定幸福,美满快乐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女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安心在校园里做好工作。女性天生感情细腻,情感多于理性,更易于受到婚姻和家庭的影响,因此婚姻家庭的稳定对我们来说是万事的基础。由于女性这种天生的特点加上长期以来社会的影响,女性对家庭也具有更大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往往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事业发展乃至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高校女教师作为现代女性也同时具备传统女性、普通女性这种普遍的家庭责任感,我们更易于在家庭中发挥稳定家庭,构建和谐家庭的作用。

当“一个伟大的男人”遭遇“一个伟大的女人”——处理好夫妻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关键。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不仅表明男人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妻子的付出,更从侧面表明女性对一个家庭的稳定起了主要作用,实际上肯定了女性在家庭和谐中的决定性影响。但是作为现代女性的高校女教师不仅仅是家庭主妇,也是社会上的职业女性,“助夫”“旺夫”是“本职工作”,职业上的独立追求是新时代的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背后一个“伟大的男人”的存在。在一个现代家庭中,如果同时存在“一个伟大的女人”和“一个伟大的男人”,是否会存在碰撞和矛盾呢?一个家庭的和谐关键还是要我们能处理好夫妻关系。这个时候发挥女性天生的优势显得至关重要,做好“相夫”工作,才能做好“教子”的工作,以及同公婆的关系,达到“上下一气”、“家和万事兴”的状态。

 校园是高校女教师耕耘自己事业的场所,女教师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生力军。有人戏说:“如果所有的外交官都是女性,那么世界就不会有战争了”。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外交事业,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女性在维持和平,社会安定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男性更具优势。将女性的这种独特优势放到教育行业,我们也能看到女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女教师具有女性天生的温柔善良、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包容宽大的特点,表现在工作上往往就是具有亲和力、工作细腻、有条不紊,与学生更加重视感情的交流与关心,与同事采用兄弟姐妹式的交往方式。这种女性的天性往往不仅使得女教师更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包容学生,而且更容易与同事之间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近年来,高校中涌现出大批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干部、优秀女教师就是很好的例子。

   大文豪歌德在诗歌中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上。我们高校女教师在构建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既要能引领家庭幸福向上,也要能引领校园蒸蒸日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绵力,真正成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新时代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