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 为师 为学——师德建设主题征文集 论师德(3)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9-03-19浏览次数:309


甘为生仆    愿为学辅

——学习孟二冬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图书馆           

Ô­以为自己¾­常加加班就是对工作认真负责,Ô­以为对工作的敬畏就是做好自己手头上的这点事,Ô­以为能从师生的角度想一想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就是在业务上有所追求。

当读完北京大学孟二冬老师的事迹后,我立即被这位新时代的教师楷模所震撼,同时也为自己的沾沾自喜而惭愧。在这位为人师表的教授面前,我除了替自己正在逐渐世俗化的心灵感到担心外,也被老师伟大的人格感动。

孟二冬老师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人生理想,被北京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

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今天读来仿佛就是在评价孟二冬老师。他的人格魅力照耀着每一位前行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二冬的女儿孟菲的信中评价道:孟二冬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这是对孟二冬最贴切的评语。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肝胆两昆仑。纵然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是将这种情怀化为鲜艳的旗帜。为人的真谛,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

孟二冬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老师袁行霈撰文纪念他时,在文中说他是一位“精力超常充沛的、值得信赖的、前途未可限量的学者”。他治学严谨,为每位学生的论文仔细批注,甚至比学生本人都认真;他教中国古文学,一堂课上下来20多块漂亮的板书不足为奇。但他并不是老夫子,他是一名运动员,他在母校的跳高纪录保持了多年。为师者,能在学术上诲人不倦,在日常也能有所建树,这会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

在他这里,为人、为师和为学是水**融的。做学问的博学笃志、µ­泊求真,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思想境界。他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执着精神和严谨态度,超然物外,荣辱不惊,心清若水,人静如山,乐在其中、甘之若饴,在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披沙拣金,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不知疲倦地写作。“寒来暑往,青灯黄卷;日复一日,萧疏鬓斑,几不敢偷闲半日”。这就是孟二冬心无旁骛、殚精竭虑、学海苦渡、潜心学术的真实写照。七年如一日,他终于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这套书所耗心血是无法用金钱计量的,尽管该书出版的时候稿酬只有3万元。可这套书的学术价值远不是3万元能衡量的。它被公认为近年来文史研究方面的力作。该书获2007年全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孟二冬老师正是亲身实践着这句话。“真”才是他的为人、为师、为学的基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孟二冬老师是一面明镜,让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在工作和为人上可改进的地方,让我们意识到,纵然在不太起眼的岗位上,也是有许多的事需要做,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孟二冬老师,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我们将秉承您的遗志,发挥“甘为生仆,愿为学辅”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点亮每一盏灯。

 

 

                                  

 

 

为人、为学与为师

外语音像出版社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中,为人、为学与为师是相统一的。古人云:德行、学问本一也。虽然为人、为学与为师各有其道,但归根结底,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是三者相融合的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境界,毋庸置疑,大教育家孔子当为楷模。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是教师的崇高职业精神。

首先是学而不厌。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怎样保持一颗学而不厌的心:其一,敏而好学。人非生而知之,好奇心、求知欲不能磨灭,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这样的过程才会有价值。其二,每事皆问,不耻下问,这是最好的方法。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不懂就问,甚至下问,不必感到羞耻。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求教,不断钻研,才能获取更多。其三,尽善尽美,这是学习的精神。要追求精益求精的境界。尽自身所能做到最好。其四,学而实习之也必不可少,这是学习的效果。及时温习,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发挥所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具备了学而不厌的品德,诲人不倦就有了好的开端。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才能履行教师的职责。职责一,当是有教无类。学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智愚,只要有学习需求,都要教。职责二,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各自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教师能了解学生擅长之处,培养能施展才能的学生。职责三,一视同仁。对学生没有亲疏厚薄。职责四,师生情深。师生间必须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既是师生又是亲人,还应如同朋友,心存爱,才有一切。

为人不易,为学实难,为师更难。为人不易,在于“真”。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展现真实的自己,做一个真人。为学实难,在于“艰苦”。求学道路的艰辛,潜心做学问的坚毅,都是磨难,都是考验。而为师呢,只有跨越了为人、为学的山峰才有资格去为师。三者真是缺一不可。

教育,是教更是育。言传加上身教,一边是学而不厌,一边是诲人不倦,在为人、为学的前提下为师,这才是我们要攀登的顶峰。

为人为师为学   须常怀羞愧之心

上外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