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后,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全校师生掀起了一股学习新校训的热潮。校学生处根据学校的要求,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各院系学生口认真组织,积极发动,开展了许许多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校训学习宣传活动。
我校党委王静副书记前段时间写了篇题为《上外新校训和新时代上外精神》的文章。在
下面,我结合我所从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谈两点粗浅体会。
一、新校训为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16号文件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就我校来说,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上,我认为,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给了我们科学的诠释和解答。 “培养什么人”?就是要把我校学生培养教育成品格高尚、志向远大、博取古今中外文明精华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如何培养人”?就是按照“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所赋予的核心内涵和价值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体现了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高度辨证统一,为新时期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吴友富书记曾经说过,上外校训是上外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理性提炼,也是上外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名片”。套用吴书记这句话,那就是,上外校训应该成为上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示给全校师生的一张“名片”。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新校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供了坚强保证。自2007年1月我校新校训确立至今已近半年。近半年来,通过学校各部门、各院系的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在校园范围内已四处可见、人人皆知。但是,和其他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样,充分体现了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新时代上外精神的新校训,要从“入眼、入耳、入脑”到内化为“入心、入行动、入实践”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何转化这个过程?从学生工作层面来讲,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中,时刻把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新校训的学习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新校训的学习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活规划的教育引导和新校训的学习结合起来,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新校训学习结合起来,使每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感受新校训,领悟新校训,认同新校训,长而久之,内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坐标和成长成才的价值尺度,从而实践新校训、体验新校训。(德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