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系列——上外,明天会更好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0-05-21浏览次数:277


王少荣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辅导员

 

60年,弹指一挥间! 60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上外人的锐意进取,不懈奋斗,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已发展为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外国语大学,而我也为自己能成为上外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庆幸和自豪。

上外的名气,早在中学时代就听说过,高考时更是憧憬着自己能考入这所心仪已久的高等学府,可是终因高不可攀的录取分数线与之擦肩而过。三年之前,当我第一次来到上海,上外在我的印象中,仍然是不可企及的太阳,光芒万丈,却距离遥远,我从没想过它会与我在生命中交会。与上外结缘,是在2008年的五一,一个朋友到上海考高级口译,考场恰巧在上外的虹口校区,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到过上外的人,我详细研究了地图,在坐轻轨到达赤峰路站之后,经过路人指点,终于找到了这个印象中高高在上的学府。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天艳阳高照,年代久远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芒,略显“秀气”的校园因为放假显得有点冷清,尽管这样,校园还是时不时地出现外国人的身影,让我这个在师范院校久待的人感觉到浓厚中外交融的文化气息。在3教楼门外陪考的3个小时里,我徜徉在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里,累了就坐在苍翠的柏树下的石凳上,美美地、尽情地领略了上外迥然不同的校园风景。一幢幢简单朴素的建筑,舍去了一切冗杂繁复的设计,看不出张扬个性,也没有冗杂繁复,有的只是由细节流露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一条条幽静曲折的小道,让人犹如走进了美丽画卷,让我流连忘返。虽然仅仅是几个小时的短暂时光,但却让我对上外的印象由最初的朦朦胧胧变得深刻、清晰,在我心里又开始像中学时代涌起了对它的向往。

或许是注定了我要与上外有着不解之缘。事隔半年,经过应聘,我有幸成为了上外的一名辅导员老师,来到了上外的松江校区工作。当第一次走进松江校区时,我又领略了与虹口截然不同的风光。如果说上一次我是一个过客,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色,那么这一次我已经是上外的一员,用心去体会它的内涵。她,是热烈而包容的,无论是在校园里的花园里,还是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中,我们能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中外文化、古今文化的完美融合,和谐共处,更有燃烧的青春与激情。同时她又是脚踏实地、深刻内敛的。60年书香翰墨、桃李芬芳,她在新中国的外语教育和翻译领域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上外学子的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乃至海外各地。今天,当我每天穿梭于充满异域风格的教学楼之间,仿佛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穿梭;每次从校门口经过,看着“学贯中外、格高志远”的醒目校训,内心都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这不仅是上外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理性提炼,也是上外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名片”。

春华秋实,润物无声,上外人在60年的激昂与奋进中书写了一曲流光溢彩的华章。现在的上外正处在花样年华,是莘莘学子们梦想刚开始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在学术的殿堂里,更多的梦将会从这里开始自由飞翔,上外人也将会演绎出更加璀璨的绚丽风我坚信:上外,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