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演讲征文系列——上外与我的缘分(2009/12/3)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0-05-21浏览次数:255


                              上外与我的缘分

法语系 刘常津

甲子轮回,风雨兼程;六十春秋,岁月峥嵘。恰逢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之际,能够参加此次我与上外共发展教工演讲比赛,对于留校任教短短一年的我来说,不仅仅是兴奋、激动,更多的则是光荣、自豪!

回想四年前的那个九月,北方已是秋意渐浓,渤海湾怀抱中的大连更是海风清凉,天高云淡。当我坐上出租车赶往车站的那一刻,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曾经学习、工作和生活十载有余的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校园,不舍之情涌上心头。遥远的上海等待我的究竟会是什么?令我这样一个怀旧的人感到忐忑不安。

整整一昼夜的漫长旅途着实令人疲惫,而车厢外迎面而来的热浪,真正让我这个北方人领略到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热情!报到、安排住宿、采购日用品,忙忙碌碌的学生生活又开始了。若不是我早已习惯了集体生活,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还真可能让我不知所措。而最困扰我的则是对前途的忧虑,当初为攻读博士而毅然辞职是否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活最终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回顾上外的求学生涯,曾经在稍显狭小的宿舍里畅谈天地,曾经在学术讲坛前聆听名师的教诲,曾经在图书馆知识的殿堂中感受伟大思想的震撼,这一切伴随着岁月匆匆的脚步,见证着我的成长,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可亲可敬的导师,传道、授业、解惑,堪称楷模;谆谆教诲,润物无声;宽仁厚德,使我受益终生。优美的校园,丰富的藏书,完备的教学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不禁由衷地要对母校道一声谢谢

成为上外的一员是我的幸运,而认识上外、了解上外,则是每一个新成员的必修课,也是在上外扎根、发展的基础。尽管我在上外学习、工作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年,但对上外宽容、渐进、创新和规范的管理风格有着切身的体会。以人为本作为我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提供了充分发展个人专长的空间,尽可能地为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创建了开放、民主,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大环境。新一代的上外教工,不仅要深刻体会当年创业的艰辛,从而培养守业的责任感,更加应该具备兴业的勇气和能力,通过一种危机感来督促、鞭策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我们的大学?这两项历史性的任务。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八岁的江苏青年只身来到这座城市求学。但那个特殊的年代却在大学毕业时把他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国,远离故土,远离他深深眷恋的大上海。这位青年就是我的父亲。或许真是命运的安排,四十多年后,他的儿子又从千里之外的渤海之滨回到了这里,并且把这里作为人生的新起点。我相信,这就是上海与我的缘分,这就是上外与我的缘分!

最后,让我们燃烧青春热情,铭记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放下骄傲与荣耀,拾起谦虚与平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永远做一名优秀的上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