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市科教系统优秀女教师成才基金会资助范围的建议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7-10-09浏览次数:187


                          上外 研究院工会 王前

【现象】 

2006年9月,我校国关院女教师王珏博士因父亲在沪被查出患晚期肿瘤需巨额医疗费用,其家庭在经济上限入困境,并且由此产生生活压力。

   王珏,女,江西省上饶市人,1978年生,未婚,系家中独生女。作为2006年6月毕业的复旦大学博士,同时是2006届复旦大学博士后,王珏任我校杂志编辑,并且是《东方早报》专栏作者。其在江西生活的父母也各自为独生子女,且王珏90岁的奶奶尚需由父母赡养。在查出病情之前,家庭经济情况共有8万元存款。

为配合治疗,家庭积蓄一下动用完,但是一方面,其父的医疗保险额度有限,父亲所在单位曾一次性补助了一些钱。另一方面,父母却因是独生子女没有亲友的经济帮助。现实是要治疗必须有费用。于是,作为女儿的她就独自承担其家庭的全部费用,其中大部分是高昂的治疗费用。问题是王珏刚走上工作岗位,其经济能力显然及其有限。期间,虽然王珏所在部门支部曾发起捐款活动,教师们(包括其他部门)也积极响应,但数额是杯水车薪。毕竟费用还在不断增加。

并且,为配合医生,王珏博士向父亲隐瞒了部分病情。这样,王珏博士除了工作外,承受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王珏博士说,“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面对各种名目的费用,就想着如何多赚钱贴补家用。” 在没有更多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其生活艰难,并且影响工作情绪。

 

【链接】

1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女青年教师成才资助金中设专门的生育补贴制度,及对已婚家庭的每月雇佣保姆费用进行补贴。

2 上海市科教系统“科技和谐发展,姐妹牵手同行”优秀女性与困难女教职工结对活动。

3 某外企为确保职工安心工作,设有专门的家庭补贴,不管职工是否结婚,凡父母因病费用,可以由公司承担。具体做法是每年可领取人民币2万元,这笔费用作为该公司职工的福利之一,每年都确保落实。

 

【思考与建议】

市科教系统对女教工群体一直非常关心,重视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对优秀女青年教师成才资助金的配套工作。在大力弘扬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精神的背景下,积极关注女教工群体,帮助精英女性人才的工作越来落到实处。

但是从机制而言还有可挖掘之处。目前的市科教系统优秀女教师成才基金会资助范围的范围似乎过于狭窄。即该成才基金的对象是已婚或已生育的优秀女教师。而对作为未婚的独生子女、博士、科研一线人员的青年女教师不见扶持。事实上,在两者关系中,对前者是锦上添花,对后者是雪中送炭,并且,从长远看,只有对前者的有力扶持,才会出现后者的一切顺理成章,即促成更多优秀的后者的出现。

其次,独生子女政策在我国实行多年,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应的家庭责任(对父母)相对而言只会增加。 而学校青年教师中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全面,不均衡的情况下,王珏们在未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确实担负着帮助父母的责任,其精神可嘉。

在这方面,一些外资企业的做法值得学习。为确保职工安心工作,设有专门的家庭补贴,不管职工是否结婚,凡父母因病费用,可以由公司承担。这种措施很人性化,留住了该企业职工的人心。

故建议,市科教系统优秀女教师成才基金会的常设帮助机制的扶持范围应予以扩大,面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王珏们。试想作为道义上和机制上的市科教系统优秀女教师成才基金会的帮助无疑是王珏们所期待的。毕竟,王珏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处于事业成才的起始阶段,生活上需要更多关心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