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完善人生,做一个先进的共产党员”为主题,5月17日,研究所党总支和工会组织了换届后的首次集体“组织活动”。这次活动的最大创新之处,是院总支与工会联合行动,共同组织了总支和工会所辖三院一所二中心(国关院、文学院、语言院、中东所、跨文化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的全体党员及群众集体参加活动,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参观浙江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做一个先进的共产党员。
江南自古钟灵秀,平湖是隶属浙江嘉兴的县级市,亦富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名人辈出,李叔同便是其中之一。李叔同(1880—1942),是开创中国现代文化新时代的先行者之一,原名文涛,法名演音,号弘一,生于天津,祖籍平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多才多艺,学识精深,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志、是将图画用于广告宣传、使用(男)裸体模特进行艺术教学、利用风琴进行音乐教育的第一人。中年剃度为僧后,精研佛理,成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近年来关于李叔同的研究日益深化,甚至产生了“弘学”这一说法。
弘一大师这位现代中国文艺界的“通才”、“奇才”,以及佛学界的“天才”的曲折人生和辉煌成就,瞻仰其以生命践行信仰的高贵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生,创先进、争优秀,都具有深刻的人生启迪意义。
平湖人以李叔同为乡梓之荣,特地为其修建纪念馆和主题公园。纪念馆坐落在东湖风景区,以七瓣莲花的独特外观,体现其人的高洁品性。馆内设有七个陈列室和一个能展示近百件书画作品的环形展厅,陈列李叔同各个时期的生活照片与历史资料,分别从绘画、音乐、话剧、诗词、书法篆刻、佛学成就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展示了李叔同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形象地展示了李叔同从绚丽归于平淡的人生轨迹、从世俗到佛门的心路历程。特别是纪念馆独家收藏的百余件弘一大师的墨宝,是目前国内研究李叔同最为完整、最具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献。我们在展厅里观摩徘徊,无不惊叹于这位艺术天才涉猎的门类之广博、贡献之巨大、影响之深远!而他以生命践行信仰的艰辛历程和遗世而独立的不屈品格,也令人唏嘘;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使人无不怅然、沉思。
走出纪念馆便是叔同公园,林木葱茏,春意盎然,东湖美景尽收眼底。湖水轻拍,鸟语宛转,偶尔传来人们柔和的乡音和闲适的脚步声,当然,还有家喻户晓的歌曲《送别》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些声音环绕着静默的弘一大师和他的几位得意弟子,同样为我国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丰子恺和刘质平等四人的雕像。大师慈容安详,弟子英姿勃发,不禁使人想起了赵朴初对大师的评价:“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除了李叔同纪念馆以外全体教师还参观了被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誉为“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在全国亦“屈指可数”的江南民居典范莫氏庄园。
短短半日游览参观,已足够让人充分领略平湖的历史人文魅力。对于党总支和工会组织党员和非党员教师一起参加“组织活动”的这次首创,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支持。
(凯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