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凝聚力量 关怀就在身旁——上外研究所党总支和工会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传递集体温暖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8-10-29浏览次数:483


 8月底,刚以优异的学业从复旦大学毕业、进入我校《国际观察》编辑部工作的王珏博士,还没来得及庆贺自己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接到了父亲来沪就医的最后诊断单——晚期肠癌。

 

   如同晴天霹雳,病魔的阴影顿时笼罩了这个多年来一直供养独生女儿读书、月收入不超过两千的内地家庭。王父虽是公务员,但依据家乡“大病封顶”的公费医疗政策,3万元已经是单位能够承受的极限;而王母一向体弱多病,家中还有年迈的祖父母需要赡养;王本人更是刚刚正式参加工作,毫无积蓄可言。面对日夜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父亲和心力交瘁的母亲,年轻的王珏老师忧心忡忡;而治疗所亟需的高昂费用,更令她和家人焦虑万分,在将家中所有倾囊而尽之后,只有向亲友多方筹款、纾困救急。

 

   9月初开学后,王老师所在的校研究所党总支和工会及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十分关心。他们一方面积极协助王家联系有关的社会救助,一方面迅速向所辖的“一院二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和中东研究所)的全体教职员工发出“献爱心捐款”的倡议,号召大家,特别是共产党员,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以“携手相扶、共筑和谐”的时代精神,鼎力援助身边这个突遭不幸的家庭。

 

   倡议立即得到了热烈的响应。短短几天时间内,“一院二所”就有30余名老师纷纷解囊。虽然当中有不少老师并不认识王珏,或者只有一面之缘,但一听说到她家目前面临的困境,无不为之揪心,纷纷表示关切;特别是王老师所在的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在副校长兼该院院长张曙光教授的带领下所有人员都积极参加了献爱心活动以示援助,并还不断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希望竭尽全力帮助她度过难关。甚至连该院新入校的研究生们,在听到这一活动后也纷纷主动提出要为王老师捐献绵薄之力。但考虑到同学们的经济条件,老师们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加大了个人捐款的力度。从对此次活动所反映出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到,自觉参加献爱心活动人数达一院二所总人数的82%,共捐得款项5550元,人均捐款额为175元,最高者达1000元。

   相对于深不见底的癌症治疗费用,这笔款项说不上丰厚,或许只够短短几天的病床开销,但它所凝聚的,却是新单位新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支持,王珏老师并不孤单,她的身后是一个温暖而和谐的集体。(凯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