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200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仇鑫奕博士
她,像一棵岩上草,朴实却傲岸。
她,是一个排头兵,卓越但平凡。
她用爱赢来了整个秋天。
她就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仇鑫奕老师。
仇鑫奕老师生于1966年7月,博士学历,现为国交学院副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交学院外国留学生中文教研部副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自1998年9月起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仇鑫奕老师始终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她,热爱教育,热爱祖国;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她,执着奋进,硕果累累。她2001年获上外教育奖励基金兰生教学科研二等奖,2004年9月当选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博士学术骨干”。
勤奋和不满足成了她的金刚钻
仇老师是个大忙人,像很多同事一样,她要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更要忙那一大帮留学生。但是,她又很不一样。在生活上,她曾承受了别人未曾承受的痛苦,在艰难的情境中,她痛苦地隐忍,就像冷岩上的一棵朴实的小草,虽然遭受了凄风冷雨,但仍傲岸地绽放出令人感动的绿色。这坚韧的意志始终在支撑着她,让她忍受住辛劳、繁忙和寂寞,争分夺秒,潜心科研。在科研方面,她孜孜不倦、严谨踏实、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勤奋和不满足成了她的金刚钻。
天道酬勤,仇老师执着的奋斗,终于赢来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有4篇发表在《外语电化教学》、《汉语学习》、《修辞学习》等核心期刊上,3篇被转载),承担了校级科研项目一项。目前,个人专著《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与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撰写之中。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论文《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口语先行的思考》和《利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等已经发表,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发表在CSSCI检索源期刊、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1期)上,该文发表后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录用,编入大型理论学习工具书《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B科学文化卷》(2006年11月底出版,届时将在北京举办图书首发式并向作者颁发优秀论文入选证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口语先行的思考》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B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2005年7月)上宣读,随后发表在对外汉语的专业学术刊物《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2期)上,今年7月又被选入《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此外,她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主编并参与编写了《对外汉语语音教材》。由她执笔的《前言》、《声母》、《韵母》、《语音辨正》等部分(15万字)目前已基本完成统稿和校对。与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她主编的这本教材以汉英、汉韩、汉日语音对比研究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的语音难点和典型偏误编写简单易行的发音提示,将知识和技能适当分开,突出技能培养的主导地位,练习材料合理、充分、丰富、实用,内容的编排充分利用汉语语音习得规律,并借鉴了国外教材的形式特点,力求易于学生认知、便于学生掌握。作为教材编写工作的成果之一,她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对外汉语语音教材编写原则》也已经发表(《语言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骄人的成绩让她当之无愧地成了排头兵,但她总是感到不满足,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学术视野不够宽广,总是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于是,她广泛阅读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博览约取,广结道友。单是2005和2006两年,她先后参加了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2005年7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对外汉语学会华东分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2005年8月)、由中国修辞学会主办的“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由复旦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在“中国对外汉语学会华东分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她担任分会场主持人,对与会论文的点评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赞同。
她用爱赢来了整个秋天
仇老师不仅对科研有着一份挚爱,她对教育教学也怀着同样的挚爱。这份挚爱推动着她克服种种困难,倾心奉献。这份爱也为她赢来了整个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