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奖背后的感人故事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06-10-19浏览次数:651


——我校教职工合唱队获2006年上海市“教师之歌”合唱比赛银奖

 

525日,上海市教师之歌演唱(合唱)比赛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举行,全市高教、普教系统的47支队伍参加了这次角逐。我校工会教职工合唱队获得了珍贵的银奖。说起这枚银奖,合唱队的每个人都会感慨不已,想起备赛的日子,那些感人的故事,我们觉得它比金奖更具含金量。

我们的队伍是在合唱比赛前两个月刚成立的,是来自各个部门的声乐爱好者,不要说彼此之间从未进行过磨合,就是各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教师们忙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经常不能保证每周一次的活动。

眼看着比赛的日子一天一天近了,而我们的队员却始终不能确定,人数也相去参赛规定人数甚远,在我们为稳定参赛队伍而大为头疼的时候,原我校俄语系教授合唱队的退休老师们主动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之中,他们的加入不仅使整个合唱队的音色有了明显好转,而且给了其他队员以鼓舞。还记得赛前集训的那几天,连着下大雨,我们每天都从下午4点排练到晚上7点多,老教授们不仅一天不落地参加排练,而且每次都提前到排练场地等候,年近70的李越常老师家住莘庄,不仅认真参加每次的排练,还主动地帮助发声不太准确的老师予以纠正。每次排练结束,看到他们缓慢的脚步消失在黑夜中,我们的心里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感动。

研究生部的林宝新书记是合唱队活动的积极分子,他不仅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力争参加排练,还组织了一批研究生来充实我们的队伍,他把这次演出作为任务安排给学生们,并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们“半路出家”,却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了歌词,理解了歌曲的感情处理,他们以年轻亮丽的形象和朝气蓬勃的音色感染了大家,带动了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

我们的保卫处长梁麟玉老师,脚部骨折绑着厚厚的石膏,手拄双拐,可每一次在合唱阶梯上一站就是23个小时,他从没说过一声累,而且站得那样的端正,他以一个公安战士的形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比赛那天,他为了学校的荣誉,提前取下了石膏,而那只虚弱的脚依然没有离开双拐的支撑,当我们在台上尽情展示上外教师风采的时候,那忠诚的双拐就在台边静静地等候……

一支好的队伍离不开好的伴奏,我们可爱的沈晨菲同学在国际教育学院沈志强书记的推荐支持下,成为我们合唱队的钢琴伴奏,她放弃了勤工俭学的机会紧随合唱队的训练,她的踏实细致、虚心真诚和她甜美的笑容给合唱队的每一位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要感谢的是我们的教练兼指挥,一个柔弱的女子——英语学院刘昊老师,去年7月刚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来我校的她,平日里接触得最多的是学生,而现在面对我们这群对音乐只有爱好却少有基础的教职工,她就像教孩子一样,从点滴教起,时间紧、任务重,她每天往返于松江和虹口校区,累得嗓子都哑了,可她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她的坚持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到比赛前的几天,与其说大家为荣誉而战,倒不如说是被刘昊的执着感染,谁也不忍心让这位好心的姑娘失望,大家努力着,声音齐了,心也近了。合唱赛后的第二天,就有刘昊的独唱比赛,大家都心疼她把嗓子累坏了,可她却说;“我个人的没关系,合唱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深知自己这支速成队伍的能量,我们抱着“重在参与”的思想参赛,而这突如其来的银奖给予我们这支稚嫩的队伍是那样的丰盛,但给予在这支队伍中辛勤付出的每一位队员却又是那样的恰如其分。

我校由于合唱的突出表现和独唱、重唱比赛的良好组织,同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会颁发的优秀承办奖。

上海音乐界的资深评委们对教师们的演唱水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赛实况已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全程拍摄录音,择日将奉献给广大市民。(校工会)"